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卓越教學與特色研究兼具的海洋國際頂尖大學

  本校自1953年創校以來,在歷任校長的卓越領導與全體師生的積極努力下,從校地面積僅300坪的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臺灣省立海洋學院、國立臺灣海洋學院,逐步發展為現今校園面積達60公頃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成為一所以「海洋為主體,但不以海洋為限」、「卓越教學」與「特色研究」兼具的國際頂尖一流大學。

  本校目前設有「海大校區」、「馬祖校區」及「桃園觀音校區」三個校區。全校計有七個學院,包括22個學系、12個獨立研究所、28個碩士班、20個博士班、13個碩士在職專班,4個進修學士班。本校學生人數將近9,000人,另有來自其他各個國家的境外生與國際生約500人,已成為全球最具完整特色之國際化的頂尖海洋高等學府。

  海大主校區濱臨基隆港,校園倚山傍海,與和平島、正濱漁港、碧砂漁港及海洋科技博物館等相毗鄰,並有獨特的龍崗生態園區,可遠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美麗海景,是一所景色秀麗的港都城市大學。馬祖校區成立於2017年9月,共有3個學系,除教學與實驗研究外,校區特色重點課程與馬祖產業發展方向緊密結合,同時成立「馬祖海洋研究中心」,規劃有關產學合作、生技加值、交通建設、航運、水域活動及觀光休閒等多面向發展,希望培養海洋產業跨領域高階人才。2018年11月,桃園觀音校區設立「海洋創新育成基地」,建置海域環境觀測平台與海洋科學園區,協助桃園市政府建設桃園為兼具陸海空大型國際都會城市。

  歷年來,本校在教學、研究與服務等各方面的表現屢屢獲得肯定,自2005年起海大連續獲選為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重點大學;2006年起,連續獲得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高教深耕計畫」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兩個特色一流研究中心「海洋中心」及「海洋工程科技中心」,以及「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之特別補助,並於2021年獲遠見USR楷模獎;本校出版的「海洋學刊 JMST」成為國內大學出版的期刊中,第一個委任ELSEVIER公司出版並收錄至雙I ( SCI與EI ) 資料庫之期刊,堪稱外界對海洋大學在教學、研究與服務等各個面向的肯定。

  本校積極整合學術資源,擴大學術能量,積極爭取研究與產學合作計畫、延攬國際海洋專業人才,並結合海洋特色與優勢,積極改善教學、實驗、實習與現場調查設備。推動學校及產業界合作,強化產學研發能量,並獲重要成果。產學研究與技轉經費自2011年至今,均已大幅躍升,產學金額由5.8億成長為12.5億以上,技轉金額則由400萬元成長為5,000萬元以上,表現亮眼!促進學生學習專業與實務經驗相互結合,擴展學生國際觀,大力推動校外實習,學生長短期出國見習,促進校園國際化,並創立2,000萬元「海洋珍珠基金」,用以聘請國際級大師,提高教學研究水準。積極推動「2+1」雙聯學位,加速推動本校國際化。配合國家「海洋白皮書」與「綠能」政策,培育國家重要海洋專業人才,包含離岸風電之海事工程、智慧航輪、船長等高薪人才。AI應用、食科與食安、生技醫療、海洋環境保育、高科技生科與養殖等特殊專業人才。校內提供學生社團發展及體育設施環境,落實全人教育目標,培育具海洋人文素養與社會競爭力的人才。此外,亦積極與國內外各高中職及大學與研究所攜手合作,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擴大在社會的影響力與貢獻,擦亮我們海洋的招牌!

  基於學校過去既有的教學與研究成果,未來將秉持「頂尖海大建造工程」的十大願景與理念,帶領著全校師生跟行政團隊,對內—持續精進教學方法與創新、促進校園和諧並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對外—擴大爭取外部的資源,提升關鍵技術研發並展現本校特色研究成果、強化產學合作的質與量、提升學校的國際競爭力及全球排名,為臺灣培育更多兼具國際視野及在地關懷的跨領域海洋專業人才!辦一所「令人感動的大學」以及「社會不可或缺的大學」!讓海大成為一所具有活力與高度榮譽感之「卓越教學與特色研究兼具的海洋國際頂尖大學」!



自聯合國發表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啟動海洋十年倡議,「海洋永續」的發展在全球興起熱議與關注。根據國立臺灣海洋大學USR計畫研究團隊的訪查,由於漁村人口高齡化、青壯人口外流、漁業資源枯竭等因素,使得基隆北海岸、馬祖的漁業、漁村、漁民都呈現衰退的發展趨勢。在教育部的指導之下,為實踐場域三漁(漁業、漁村、漁民)問題尋求解方。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出「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扣合SDGs第14項指標「永續海洋與保育」、第17項「永續發展夥伴關係」,下設八個子計畫,與在地政府、漁會、產業促進會、跨校及跨國合作夥伴合作,專注「漁業、漁村、漁民」之生態永續、文化傳承及產業創新,力圖貫徹三漁三生·合作共創的精神。

    在COVID–19疫情下國際連結執行策略,包括:1. 視訊會議結合經驗導入;2. 臺日聯盟提升跨國合作;3. 人才培育結合跨國活動;以及4. 研究發展促進國際能見度。以期培植當地文化發展及價值創造、促進經驗分享及知識交流,並激盪出對於生態永續(環境)、文化傳承(社會)及產業創新(經濟)等議題發想,以發揮知識殿堂最大的價值與影響力,尋找最適解決方案,創造三漁(漁村、漁業、漁民)的精彩多元。


八斗子漁村

1

漁村、漁民、漁業是我們的寶藏,期盼海大師生的陪伴,能與在地夥伴們共同發現挖掘及創造八斗社區的美好價值。

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

1

臺灣海洋大學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自103年5月起在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設立海洋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進行種苗繁殖、藻類養殖、珊瑚養殖、海龜救傷保育等研究。

馬祖漁村

1

漁村、漁民、漁業是我們的寶藏,期盼以臺灣海洋大學馬祖校區為圓心,吸引更多青年學子認識馬祖、前進馬祖,進而留在馬祖。

千葉縣館山市

2

以觀光結合地產地消、推動外國人訪日等帶動「人流」;更推行移住定居、企業招攬、新工作方式及城鎮創新等營造人口回流發展的利基。

山形縣高畠町

2

高畠町為了培養能夠創造地方創生的人才,與各地大學及民間企業共同訓練人才,透過工作坊讓地方社區及產業與學生互動。

宮城縣仙台市

2

推行各式地方創生、產業交流、人才培育及國際化策略,促進地方活化、產業振興、觀光客回流、外國人到仙台工作、國際產業人才合作,帶動仙台逐漸回復到以前的榮景。

莊季高

通訊工程與導航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副校長(2016/8-迄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2012/8-迄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 主持人(2017/8-迄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秘書室主任秘書(2012/8-2020/7)

張文哲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教授兼馬祖行政處處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馬祖行政處 處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教務處 教務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共同教育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逗陣來貢寮-打造共生共存共享的山海美境計畫 主持人(2020/1-迄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 協同主持人(2017/8-2019/12)

王彙喬

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助理教授(2015/8-迄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 協同主持人暨子計畫1主持人(2017/8-迄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務處教學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2012/8-2015/07)

周維萱

共同教育中心博雅教育組/副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博雅教育組 副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 協同主持人 (2017/8-迄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助理研究學者(2010/08-2011/07)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專案助理教授(2006/08-2009/07)

謝玉玲

共同教育中心/教授兼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 中心主任(2020/8-迄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秘書室出版中心 中心主任(2017/06-2020/0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 協同主持人 (2017/8-迄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語文教育組 組長(2016/08-2020/0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華語中心 中心主任(2014/08-2016/07)

李孟洲

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 副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 協同主持人 (2021/1-迄今)

蔣國平

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 協同主持人 (2017/8-迄今)

簡卉雯

共同教育中心語文教育組/副教授兼華語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華語中心 主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語文教育組 副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發展處學術發展組 組長(2018/08.-2020/07) 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國際文化研究科 專門研究員(2010/05-2010/0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 協同主持人 (2020/8-迄今)

陳永茂

海洋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 助理教授(2018.02-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