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教學實踐研究

「Moodle2(互動型專家)」實踐型人才培育的教學實踐研究

連結不同專業院系的10門課程,進行前後測,進行相關研究分析,建構未來實踐型人才培育課程的架構與運作模式。

人與海洋的距離-八斗潮間帶海食教育之教學實踐與研究

本計畫上學期將以基隆八斗沿海潮間帶海藻/螺貝類為基礎,與八斗高中、海洋大學相關藻類、貝類教授合作,透過行動研究的步驟進行跨領域的教案設計,透過海洋教育中心協助進行教案外審後,將 CC 給全國教師使用及推廣。下學期將開設此教案所設計之課程(課名:漁村學習與公民行動),課程中蒐集質量性資料,期望透過混合研究,分析學生在參與課程過程中知識、技能與情意的影響與過程,並以經驗學習理論分析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影響歷程。

以ARCS研究架構分析大學生參與地方發展之學習動機與成效

本應用性研究以通識中心「地方學:經濟與產業」課程為核心,根據教育學者Keller(1983)ARCS動機模式的Attention(興趣)、Relation(關聯性)、Confidence(信心)、及Satisfaction(滿意度)四大構面,檢測提升大學生學習動機和成效的課程設計策略。

社會設計取徑-融入 Maker 精神之教學實踐與研究

本研究以「社會設計取徑-融入 Maker 精神之教學實踐與研究」, 提出一年期計畫,採質性研究方法,以行動研究法為課程架構, 「創客」教育理論及操作為教學方案設計的內涵(Jones, Smith, & Cohen,.2017),八斗漁村為場域,進行場域實作課程。以質性方法,進行教學成效評估,質化部分採過程評量及參與觀察 法,探討大學生進入漁村聚落對個人對於漁村聚落態度的影響歷程,及社會實踐的教學經驗對於學生永續發展能力的學習與變 化,以此為教學方案改進的參考,並提供大學相關場域課程設計與實踐具有研究方法及成效評估的新教學方法。

八斗優鱻好魚多

北北基海岸間的漁村多以沿近海漁業為生,但因「溫室效應」及「過魚」致使漁業資源枯竭。近年來,因漁具漁法的提升,對環境不友善的漁法,嚴重破壞了海洋生物的棲地,鄰近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八斗子漁村亦面臨同樣的衝擊。本計畫研究主題為「八斗優鱻好魚多」,希望藉由學生進入本校鄰近漁村-八斗子,透過觀察漁村現況,發掘漁民所面臨的困境,冀求利用本門課程所學之專業知能解決八斗子的問題。八斗子漁村內以沿近海捕撈魚貨為主要收益來源,但卻因多數漁民採用扒網的方式捕魚,致使魚貨賣相與賣價不好,漁民捕獲的高 CP 值的魚貨,例如:鯖魚、竹夾魚等,卻變成下雜魚而販售到罐頭工廠或飼料工廠。因此搭配本校第三年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的執行,本創新模式教 學計畫擬透過「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來檢視透過課程實踐的做中學模式,建立學生對於實踐場域的責任心,並引導其能貢獻自身所學協助地方發展。計畫成果希望協助改善基隆區漁會的魚貨電商平台,結合在地魚貨資源,達到在地生產、加工、販售,增加漁民收益。課程實踐層面上,讓同學習得魚貨經營管 理、推廣行銷的實作經驗。進而教導漁民以友善的方式對待海洋,達到海洋資源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