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聯盟緣起與願景

臺灣與日本同樣面臨人口高齡、少子化、非都市地區人口外流,以及城鄉發展落差等問題。在日本,由主責地方政策的內閣府成立「城鎮、青年與就業創生本部」,力求建設一個適合青年成家立業的環境,讓人口流入地方。而培育就業人才的地方大學成了協助政府培育在地公共事務人才、孵化地方創生的重要機制。日本文部省高等教育局於2017年公開「立基地方大學的地方活化」政策資料說明青年人口有明顯往東京都等十個城市集中的現象,因此希冀透過「地方大學.地域產業創生交付金」以地方大學為中心與民間團隊相互協力,共同尋找可行的出路,以緩解當代面臨的社會問題。

在臺灣,面臨類似的社會問題,2013年由科技部正式執行以在地實踐為主的「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期許大學能以在地思維和需求出發,透過大學與社區和地方組織的合作,共同尋求另類經濟和地方發展的可能;2017年教育部啟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強化大專校院與區域連結及合作,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培育對在地發展能創造價值的大學生;2019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由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及關心地方創生領域的民間產業負責人與學者專家組成,針對地方的社會問題和需求共譜對策。

儘管日本與臺灣面臨的社會結構性問題看似相近,但若是要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法,需具備在地脈絡辨識問題能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近年來,兩國大學正以不同角度切入地方人才培育和地方創生活動,以大學作為行動者深入瞭解在地議題,藉由實作結合教學和研究回應地方議題。有鑒於此,「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的籌組與成立,為使日本與臺灣各自耕耘「地方創生」、「社會創新」的公私立大學建立實質交流的平台,促進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相關的研究、方案設計和操作經驗、課程開發、教師社群及地方網絡經營的學術和實務交流。針對少子高齡化、城鄉發展不均、地方產業發展、社區營造等當代重要社會議題和發展困境,提出可行解方,並讓相關的研究成果和實作經驗能透過臺日聯盟的平臺進行交流、精進和擴散。

聯盟成員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在全球化競爭下,社會追求經濟發展,但貧富差距加遽、生態環境破壞、民主發展停滯等現象,卻也接踵而至。較之理工、生醫領域藉著技術研發、產學合作參與經濟生產的學術實踐模式,人文社會科學則可透過概念創新與社會實踐,提出回應全球社經發展負面效應的有效解決方案,甚至從積極面走向更具行動力、更富含社會公益價值的創新模式。

2012年,行政院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前身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首度公開徵求「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期待以人文關懷及學術研究創新的角度,探討當前臺灣所面臨的社會問題。透過議題研究與社會行動方案設計,彰顯人文與社會科學對於社會改革的貢獻,以在地實踐、突顯區域特色的方式,營造更有品質的生活環境。於此同時,也希冀鼓勵大學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多元學術典範,創造大學制度變革的可能性。

新作坊

關於USR計畫:聚焦社會議題,實踐永續發展

教育部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 聚焦在地連結、人才培育、國際連結等面向及各項議題,期許USR計畫在大學社會參與中扮演重要角色與推手。 鼓勵發揮專業知識及創意,改善學用落差;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進而邁入接軌國際之願景。

第一期計畫已有階段性收穫,可望第二期計畫執行後持續擁有豐碩成果。 教育部亦成立「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作為促進USR計畫整體發展工作之平臺,將從多方角度與各大學及USR計畫執行團隊協力落實USR目標及效益。 期許團隊執行計畫過程中展現其影響貢獻,繼而實踐環境、社會及經濟等層面之永續發展。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