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色生態旅遊傳承與守望阿美族吉拉米代部落文化
#吉拉米代部落、豐南社區、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綠色產業
豐南社區發展協會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社區發展協會(以下稱本協會)位於花蓮縣富里鄉阿美族吉拉米代部落,協會於1994年成立推動社區發展工作,成員涵括阿美族、客家、外省族群,其中以阿美族人數最多。協會初期以人文教育和社會陪伴為發展重點,舉辦青少年文化成長班、資訊教育和獨居老人照顧。2000年之後,順應公部門鼓勵社區朝向人才扎根與產業發展的培力,增加農業、生態觀光為協會的發展目標。目前吉拉米代部落較具知名度的生態農業和旅遊產業,主要皆為協會和部落青年串連外部資源所建立之基礎。
吉拉米代部落位於海岸山脈最高麻荖漏山西側,富有豐富的生態與地景資源,奠基部落從事綠色農業和生態旅遊之重要條件。在部落族人努力和學術團隊陪伴下,部落於2012年以歷史梯田和水圳,從文化資產法下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族人利用在地知識持續沿用歷史梯田和水圳,並建立綠色產業,因此被譽為「活的文化資產」。近年,在國家政策和部落族人社區營造成果下,促進族人返鄉創業,於2016年參與國際評選獲得「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之殊榮,目前仍積極推動生態文化旅遊。
部落組織除了產業發展亦重視社會陪伴和社會福利工作,長期於課後和假日藉由部落文化課程、環境教育及公共活動陪伴部落青少年和兒童,補足學校體制未能習得的在地技藝和品德教育外,更透過在地認同建立孩童的自信心。部落組織投入長者照護多年,從早期老人日間活動、老人健康站、至今的文化健康站等計畫,試圖以集體互助和群眾活動健全長者身心靈並減緩老化。
在吉拉米代部落實踐的大學課程
吉拉米代部落尚未正式參與過USR計畫,不過在部落發展的過程中曾有部分與大學連結之經驗。有社區遊程和相關科系課程結合、學校社團和社區合作辦理營隊,以及透過工讀或以工換宿機會讓大學生能夠貢獻所學和專業於部落之中。
協會曾經藉由計畫邀請東華大學社團辦理寒暑期兒童營隊,活動稱之為「部落有教室」計畫。大學生將自己在學校習得之田野工作和調查方法實踐於吉拉米代部落,進行為期一週的參與觀察、訪談以及實際調查部落文化和環境,經由團隊的相互討論和分享彙整相關資料,並將調查資料轉換成營隊教學教材和內容,接著兩週則進行部落兒童和青少年的文化營隊,以作為調查和學習之成果實踐。因為營隊內容均切合部落人情事物,孩童能夠透過有趣且系統的方式認識自己文化和歌謠,也經由科學實驗和調查方法觀察在地的生態環境。
再者,家長對於營隊活動相當認同並願意參與,營隊團隊中更有教育或心理學專業之學生,分享他們所觀察的孩童情況和相關陪伴建議。有幾位原住民學生則透過合作計畫反思自己族群認同和部落意識,實際感受到部落生活,有些學生則是藉由陪伴孩童過程意識到自身兒時缺乏陪伴的內心失落感,轉而正視和面對自己真實感受。合作營隊不僅是讓部落孩童擁有自信心,同時也讓帶隊的大學生在貢獻所學之餘,更具有勇氣來面對自己的內心感受。
部落在生態旅遊推廣過程,曾經結合台灣大學地理系和東華大學自然資源學系的相關課程,課程老師設計學期初讓學生體驗部落遊程服務,學期期間經由課程在學校探討部落各層面意義並分析部落遊程內容,學期末再次讓學生重返部落進行體驗活動,並安排學生結合課程所學和實際部落遊程經驗,提供部落遊程各層面之發展建議或執行方案。遊程體驗和專業課程結合,學生能夠有效理解遊程不同層面,並借鏡於其他已發展社區之案例,最終提出較為切合的意見和方案。於此同時,部落推動人員也藉由合作課程認識國內外生態旅遊趨勢和發展方向,以及遊客的真實感受,作為未來推動部落旅遊實質基礎。
除了上述社區與學校連結經驗外,協會曾經由工讀計畫和以工換宿方案邀請影像或新聞專業科系學生,學生經由一定時間的部落生活經驗後,和部落組織幹部討論影像剪輯的主題和內容,最終產出實質的影像作品,協助部落推廣和宣傳部落特色。
吉拉米代部落與USR計畫的可能性
本協會依據過去互動經驗,樂見USR方案能夠在部落或鄉村推展。本協會期待未來能夠進行部落影像工作、環境教育教案與教材設計、網路行銷、以及部落產品接單系統研發等合作機會。不過,有鑑於大多數學生不見得理解部落情況,組織幹部也不見得了解學生專業和興趣,在加上部落本身人力缺乏的情況下,學校應當訓練學生能夠在部落發掘問題和釐清在地條件之能力,培訓學生能夠產生具體的行動方案,避免直接將學生投入於部落與族人互動,容易造成相互誤解而產生雙方困擾之情況。而部落如同大部分偏鄉地區,有嚴重人員外移之情形,部落缺乏專業人力從事部落營造工作,使得推動上往往緩慢或容易觸礁。若部落能夠連結大學專業技術或人力,則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困境,能夠減少部落人力和技術缺乏的問題,也讓老年化的部落充滿生機和活力。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社區發展協會
聯絡方式:王晉英理事長 038831834